胡錦濤總書記6月20日上午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廣大網友進行了簡短的交流。對此,全國網民都很感動,也很自豪,認為這是“跨時代”的事件。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也真正地反映了網絡作為一個新興媒體,它對于民情上達政府,和政府去聽取民意、搜集民意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用。
我覺得這件事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第一,網絡在推動中國的民主政治方面,可以扮演任何其他媒體都替代不了的作用。比如說知情權,通過網絡可以很快地獲取信息。第二,公民社會在快速發(fā)展。市場化改革促進了中國社會和政府的改善,民間組織大量出現,促進了中國公民社會的提升,這樣使更多的普通民眾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這種參與意識的提升,使我們在網上形成一種主流民意,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正如胡錦濤同志在講話時指出,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要充分認識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第三,最高領導層看到了網絡的重要性。今年也有很多的重大事情,包括“西藏事件”、汶川大地震,還有火炬?zhèn)鬟f的事情,網絡參與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事件的進程,而且也調動了海外華人的凝聚力量,所以包括胡錦濤同志在內的高層領導人,看到了民眾的力量,看到網絡表達的巨大作用。
十七大報告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大部門體制”,就是把我們政府組織部門設置、組織結構調整按照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這三者相互協(xié)調,又相互制約這樣的權力運行機制。在政府機構重構過程當中,在權力結構重構過程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強對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還有對政府權力的監(jiān)督。我認為,在這方面互聯(lián)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網民也可以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我把門戶網站概括為三個平臺:一是老百姓接受政府信息的一個平臺。二是可以在網上進行辦事的平臺。三是政府和民眾互動的平臺。網絡這種新興媒體是公開透明的,以前政府部門的這個部、那個局,政府機關的人員職責、辦事流程,老百姓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他們辦什么事、辦這些事有什么法律、有什么依據、有什么程序,過程和結果怎么樣,全部都公布在網上,老百姓上網以后一目了然。再一個從根本上打破了政府和公眾信息的不對稱,過去老百姓知道政府信息的20%,但是現在他們上網以后大部分的信息都知道了,這樣改變了政府和公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有一點,這個被打破以后,讓老百姓的表達權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而這種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既表現一種行政民主,也表現一種政治民主。通過網民的表達以后,就把各種各樣好的建議給政府提出來,甚至政府做的不當的地方,比如說腐敗什么的,可以在網上互動、揭露,這樣可以對權力運行進行監(jiān)督。按照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這樣一種行政思維構建政府的權力機構,再加上互聯(lián)網對監(jiān)督發(fā)揮得好的話,我認為它對我們公共權力的運行,對改變政府的行為,都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
現在,我們正在走向“網絡民主”,這個時代已經到來,這么多的網民參與,使社情民意更有效地上達政府,政府和領導更有效地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我們高層領導已經很清楚歷史趨勢了,胡錦濤同志直接到網民中間和大家來對話,被稱為“中國第一網民”,這種反應非常的親切,沒有什么隔閡。這讓我們想起了之前有一些大學生路過北京天安門的時候打出:“小平你好”!這是一種非常親近的感覺。我們高層的領袖看到網絡的力量,如果借助網絡加快民主政治的推進,是非常有用的??梢哉f,信息網絡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政府管理的過程,也改變著我們干部、官員的理念、價值觀以及管理手段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