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患者為擺脫病痛辛辛苦苦尋名醫(yī)、覓好藥時,天津市河西區(qū)、津南區(qū)的部分社區(qū)醫(yī)院已實現(xiàn)了足不出社區(qū)就可以享受到北京301醫(yī)院的專家“面對面”的高端醫(yī)療服務。這一切得益于工信、民政、衛(wèi)生三部關注與支持的一個惠民信息工程——“健康快車”專家遠程會診系統(tǒng)的實施。
  目前該系統(tǒng)采用的是“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機制,本著“低成本、高成效、廣受益、易推廣”的原則進行建設和應用。特色是:服務終端社區(qū)化、專家團隊高端化、建設運營多元化、機制保障長效化。
  這樣的醫(yī)療服務被雅稱為“綠色醫(yī)療”,因為網上會診的專家不受當地醫(yī)院的開藥、住院、檢查與門診掛鉤的影響,是省錢的醫(yī)療。由于沒有相關利益的干擾,專家的判斷與建議是比較客觀與準確的,是“干干凈凈”的醫(yī)療。同時,網上會診對于社區(qū)醫(yī)院的基層醫(yī)療服務人員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高端、免費醫(yī)療技能培訓。
  “這幾年來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突飛猛進,實踐證明,成功的做法是要以需求為先導、以應用促發(fā)展、不擺花架子,講求實效才能走上良性循環(huán)之路?!碧旖蚴须娮诱諈f(xié)會副會長劉彥凱說。
  以人為本,搞活網站
  經過近年來的電子政務建設,我國政府網站的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但是訪問率卻不容樂觀。“去年看到一個資料,網民中曾經點擊過政府網站的占49%,而天天訪問的僅占幾個百分點。”劉彥凱說,“我們投入了那么多資金和人力,建了那么多的政務網站,可是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太可惜了。究其原因,要以人為本,在可讀性、實用性、互動性、時效性上下工夫。”
  要解決政府網站訪問率與利用率低的問題,除了進一步加強網站自身建設外,還需要關注與提升群眾的上網條件和信息化意識。
  劉彥凱告訴記者,以前走訪社區(qū)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天津市河西區(qū)梅江街的一個典型做法很發(fā)人深思。該街是一個新建社區(qū),街道辦事處主任曾表示在開展區(qū)街工作時有很多苦惱。他們管轄的街道居民組成有幾大特點:官員多、商人多、社會名流多,在入戶開展區(qū)街工作時,常常遇到門難進、人難見、臉難看、事難辦的尷尬局面。
  但是,他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社區(qū)的一個優(yōu)勢,即住戶的上網率為100%,信息化的基礎非常好。于是,街辦事處抓住居民區(qū)的這一特點,順應需求,辦起了網站。通過信息化手段,架起了與本街居民互動的橋梁。利用建起的電子政務、電子黨務、電子商務、電子社區(qū)等平臺,街道辦事處和當地居民開始互動起來,所有區(qū)街工作在網上就能順利開展。
  因需而變,整合資源
  天津電子政務專網是天津市政務信息化建設的一大成果。這個連接全市數百個局級單位的網絡已運行了多年,2008年又開始了新的改造和升級。曾經參與過專網建設的劉彥凱告訴記者:“隨著專網的深入應用,很多用戶又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做相應的改造和升級?!?/div>              
         
 
 
         
        
 
          
    
    
 
 
 
 
 
  原來專網只是用在市政府辦公廳與局級節(jié)點之間的信息交換方面,現(xiàn)在有些委、局和下屬單位之間也有利用專網來進行數據交換的需求。例如市規(guī)劃局需要和各區(qū)縣的規(guī)劃局之間進行信息交換,這就需要在大網內部組建子網。此外,去年天津市將工商、稅務、統(tǒng)計等十幾家重要的部門進行組網互聯(lián),用以進行經濟數據的分析和比對,從而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持,這就需要在相關的局級單位之間再建立一個平臺。這些不斷形成的個性化應用,都對專網提出了改造升級的要求。
  “國家的政務外網已與天津電子政務專網實現(xiàn)了對接,也需要進行改造,實現(xiàn)地址的轉換等。以后它會做的更大、更好、更強。”劉彥凱認為,除了這些必要的升級改造之外,還可以挖潛,將電子政務中心作為政府機關數據異地備份地點。
  深挖數據,輔助決策
  現(xiàn)在的電子政務建設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階段,除了建設之外,還應考慮如何深化應用。經過多年的建設和運行,一些電子政務系統(tǒng)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如何將這些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將是電子政務下一步應重點考慮的。
  以天津電子政務專網為例。它現(xiàn)在的主要功能是傳輸數據,但是并未考慮到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挖掘其深層次的價值。劉彥凱說:“掌握了大量數據之后,經有序加工,我們可以將其變成有價值的產品,可進一步滿足深層次需求,輔助領導決策。”
  現(xiàn)在一些掌握大量數據的信息中心,應以領導決策和各政府業(yè)務部門的需求為引導,有針對性地開發(fā)高質量的定制信息,提高決策的效率。
  當然,這不僅要解決技術方面的問題,還要解決主觀意識上的問題,需要信息化工作者轉變思路,從被動接受信息、傳輸信息到積極開發(fā)利用信息資源?!斑@就不能閉門造車,我們要積極研究需求,想他人之所想,為他們的工作提供有效地支持,讓信息化工作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我求人”到“人求我”
  劉彥凱說,從事信息化工作近三十年來,他悟出了一些規(guī)律,搞信息化要經歷“三步走”:第一步是“我求人”,信息化工作部門積極開拓,游說業(yè)務部門去用現(xiàn)代化手段提升工作;第二步是“平起平坐”,業(yè)務部門用了幾年信息化產品和手段之后就會嘗到甜頭,開始找信息化部門提出新的需求,雙方開始友好互動;第三步就是“人求我”,業(yè)務部門已經依托上信息化了,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需要經常求助于信息化部門?!斑@個過程是比較漫長和艱苦的,但是非常有意義?!?/div>    
 
    
  
    劉彥凱告訴記者,這三步他都經歷過,其中有個“人求我”的例子非常有意思。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原來做了OA系統(tǒng),大家嘗到甜頭之后開始不斷提出新的需求。辦公廳下屬的提案查辦處每年兩會期間都要經辦議案和提案近2000件左右,復印量極大,每年都會用壞一兩臺復印機。這期間不僅要處理很多文件,還要在限定的期限(三個月)內完成議案和提案的收集、分類、轉辦、反饋,壓力大、效率低。
  后來,他們主動提出用現(xiàn)代化手段對所有議案提案進行掃描,數字化處理,省去了復印環(huán)節(jié)。數字化之后,數據的分揀和檢索也非常方便。這不僅節(jié)省了費用,還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辦公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電子政務建設要科學地處理好電子與政務的辯證關系。劉彥凱說:“電子政務是一輛車的兩個輪子,但不是左右輪,而是自行車的前后輪。電子是前輪、政務是后輪,后輪是主動輪,前輪是從動輪。所以,信息化一定要把業(yè)務主體單位的內因調動起來,工作才能開展好。信息化部門要及時了解業(yè)務部門有什么需求,從而去策劃、引導和扶持,當需求引導到一定程度時,前后輪就會協(xié)調轉動,電子政務這輛車也會跑的越來越快?!?/div>    
    
           
            
      
           
            
        
        
    美國政府的信息化有一些鮮明的特點:一是法律、法規(guī)較為健全;二是技術標準統(tǒng)一;三是以納稅人為本,強化服務;四是信息化部門建設維護平臺,業(yè)務部門上傳、更新、維護數據。他們的技術部門和業(yè)務管理部門分工很明確,數據由業(yè)務部門更新,平臺由技術部門去做。
  美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是橫強縱弱,我們與其恰恰相反,是縱強橫弱。雖然國情不一樣,但有些經驗還是有可借鑒之處的。發(fā)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標準化就值得我們學習。劉彥凱認為,信息化的前提是標準化,信息化是有序的,沒有標準就不可能有序。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特別值得注意,就是在制定標準的時候要注意可操作性,千萬別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劉彥凱向記者強調:“信息化應用的目的,就是要用更簡單、智能的方法解決復雜問題,古人云‘大道至簡’?!?/div>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