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開、透明、平等的公共空間;
一個通過互聯(lián)網零距離讓政府和百姓對話的平臺;
一種通過互聯(lián)網讓老百姓知情、參與、監(jiān)督,向大眾開放的民主形式。
這就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陽光政務,又稱電子政務。當城市建設、經濟發(fā)展、百姓生活等與電子政務變得息息相關時,我們的記者決定走進地理位置較偏遠的西部地區(qū),看看電子政務這一惠民的陽光是否已經照進了每一個角落。
故事一:阿壩州的“網管”工作狂
早上8點,馬爾康的阿壩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大樓4層。
何飚一進辦公室就迫不及待打開電腦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瀏覽新華網、中央人民政府網各大網站頭條和要聞,當然,還有每日必看的《四川日報》,了解國家的最新動態(tài)。
在了解了幾大網站和報紙的重要新聞以后,何飚還要構思好阿壩州政府網的首頁該做什么新聞,子欄目該做什么新聞。
作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秘書長,何飚還兼任很多職位:阿壩州應急辦主任、阿壩州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阿壩州外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不論在忙什么工作,每天早晚幾個小時的政府網站內容更新監(jiān)督工作是從來都不會變的。他十分喜歡上網,也非常樂意做網站的“網管”。
據他介紹,阿壩州的政府官網有六個人來維護,但由于大部分是網站技術人員,所以何飚都是親自把關內容。從首頁的頭條,到各個子網每個月的主題策劃到重大新聞的編寫,都是何飚親自操刀。
這天,四川日報登載了一條消息,內容與牧民定居有關,何飚立即將這條新聞編輯以后掛到了其子網“牧民定居”的頭條,標題為“8萬多藏區(qū)牧民群眾喜遷定居房”。
早上完成了對網站新聞和政策內容的更新,何飚接著開始在政府系統(tǒng)的OA(辦公網絡)上處理一些文件和政策的起草、審核。
阿壩州的轄區(qū)范圍很大,各個領導干部也很分散,加上災后重建的任務繁重,各個部門都是通過互聯(lián)網來協(xié)同辦公。“我們的通信網絡還是很發(fā)達的,這也是我們內部溝通的重要渠道?!焙戊椭堇锏囊恍└刹窟€經常開視頻會議,節(jié)省了見面開會的時間。
中午1點,要和幾個部門開碰頭會,直到下午兩點半,何飚才吃上一口飯。下午撰寫與災后重建相關的報告,中間還開了一個小會。
阿壩州的網站上設有州長信箱和書記信箱,在阿壩州災后重建的一年多里,這兩個信箱熱度不減,經常會收到很多民眾的留言和舉報信件,領導會親自把關處理,而何飚負責監(jiān)督。書記一周前在郵箱里群發(fā)了指示,××事件由哪個部門處理,在11月26日前處理并反饋,這天正好是11月26日,何飚撥通了××部門的電話核實事情的處理結果。直到晚上6點40分,何飚才離開辦公室。
在5·12大地震后,何飚帶領的阿壩州政府網6人小組在地震中堅守崗位、連續(xù)10多天向外界傳遞第一手消息的故事曝光以后,阿壩州政府網的流量激增。 “我們從今年初著手改版,增設了災后重建、重大項目、牧民定居等子網,我們不能讓關注我們的人失望,我們做網站的改版,就是為了更進一步地進行政務公開,告訴大家災后重建我們做了些什么,哪些部門做得好,哪些部門做得慢,這些信息上了網,大家一目了然。”
對于何飚來說,可以一天少吃一頓飯,但是一早一晚的兩次網站內容審核更新是不能少的。不論是出差或者是休息,每到晚上11點多,何飚就會收到信息辦公室同事發(fā)來的郵件,一些涉及重要事件的文稿,他都會親自動手寫。
盡管不懂建站技術,但是阿壩州政府網的改版框架都是何飚一手完成?!拔姨岢鱿敕?,技術人員去執(zhí)行,”何飚笑言,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是每天凌晨1點前不睡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