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博會十六論:數據——讓政務服務更“智能”)
“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貴州貴陽通過“制度+技術””“大數據+政務”有力推動社會治理模式的大變革、大創(chuàng)新,不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而且給群眾帶來以人民為中心的真切體驗。政務,原來亦可如此智能。
跑斷腿、磨破嘴?在貴陽,數據奔跑。貴陽在2010年依托企業(yè)注冊登記聯(lián)合審批系統(tǒng),在全省率先實行企業(yè)注冊登記聯(lián)合審批工作模式,審批承諾時限由原來的32個工作日縮短為6個工作日,辦事效率提速81%。2015年,貴陽市明確提出把“建成貴陽市市級網上辦事大廳”列為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據測算,群眾每年辦事少跑腿283萬公里路,相當于繞地球跑70圈。
辦事難、辦事繁?在貴陽,化繁就簡。大數據不僅為辦事群眾節(jié)約了時間和成本,而且還能進一步提高了政府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比如,政務服務大廳質監(jiān)局窗口首席代表羅華,每天都要不斷重復“辦事要帶哪些證件”、“有哪些流程”、“如何完成”甚至“為什么”,如今聰明的網上辦事大廳已經學會了“搶答”。像羅華所在的窗口,已納入網上辦事大廳的部門超過44家,可以網上申報的事項超過500項。每當辦事人在網上申報一項業(yè)務,系統(tǒng)還會向對應的經辦人發(fā)送短信提醒。這些記錄,不但能通過時限判別、流程跟蹤、數據對比、績效評估、自動預警等功能,及時發(fā)現和糾正業(yè)務辦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能成為一種大數據應用,為辦事群眾提供方便。
信息壁壘、數據孤島?在貴陽,數據成“塊”。貴陽運用大數據將分散于各級各部門的政務服務“條數據”整合提升為政務服務“塊數據”,通過對事項關注度、辦理時限、部門業(yè)務量等動態(tài)信息的分析,為企業(yè)投資、經濟運行、等提供決策參考,對政府部門的績效和服務能力進行有效管理。自2008年1月運行以來,貴陽市政務大廳形成的各類政務服務大數據就達到117G以上。而根據權威統(tǒng)計,社會數據資源的80%就來自于政務數據,大數據有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帶來了發(fā)展機遇,為推動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變化帶來機遇。
大數據蘊藏大智慧,大數據提升大能力。貴陽已經趟出社會治理2.0新路,期待2016數博會助推“大數據+政務”遍地開花,讓互聯(lián)網更好造福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