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與廣州郵政共同舉辦的“政務服務+郵政”成果發(fā)布會暨簽約儀式在廣州郵政智慧政務運營中心舉行。
根據協(xié)議,未來,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各級政務服務機構,以及郵政速遞服務渠道、智慧物流、網點覆蓋、數據信息平臺等方面優(yōu)勢,廣州將持續(xù)推動政務服務:“減時間、減環(huán)節(jié)、減材料、減跑動”。
企業(yè)和群眾辦事有望更快捷、更高效。
我們不見面,也能更方便!
首創(chuàng)政務專遞“八專”服務標準
為提升群眾辦事體驗,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與廣州郵政共建“政務專遞”產品,首創(chuàng)了廣州政務專遞“八?!狈諛藴省獙S梅馓住S脴俗R、專用容器、專用系統(tǒng)、專用車輛、專用場地、專用網絡、專用人員,明確了廣州政務專遞服務時限標準——廣州地區(qū)同城半日達“上午收、下午送”。
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攜手廣州郵政,在依托郵政高效快捷的服務網絡搭建“政民、政企”高效辦事通道等方面不斷探索,推出了政務服務郵政專員上門辦、郵政網點就近辦、窗口辦事“容缺辦-郵政代跑”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有效提升政務服務便捷度。
如,為減少市民往來辦事的跑動次數,廣州郵政派遣郵政專員進駐市區(qū)兩級行政服務中心,將郵政送達作為政務便民服務的標準配置之一。郵政專員現場為市民提供郵寄、咨詢、查詢等服務。
同時,郵政專員還提供上門辦服務,現場進行材料初審、信息采集等,將政務服務帶到企業(yè)及廣大群眾身邊,真正實現“就近能辦”“在家也能辦”。
雙向快遞助力
不見面審批提速擴面
依托郵政速遞服務優(yōu)勢,目前,市、區(qū)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全部開通“不見面審批”服務,高頻辦理事項相關的專業(yè)大廳,如車管所、公安戶政、企業(yè)開辦、公安出入境、稅務局也已全部開通“不見面審批”服務,企業(yè)群眾可通過郵政快遞提交辦事材料、領取辦理結果。
雙向快遞服務開通以來,各部門郵寄便民服務量逐年增長,2015年郵寄便民服務次數67萬次,2019年達到180萬次,2020年全年預計將超過200萬次,便民服務效果顯著。
據了解,廣州市正在有序推進政務服務“跨城通辦”“跨省通辦”,持續(xù)深化“政務服務+郵政”合作。今年8月,廣州市與省內珠海、佛山、韶關、肇慶、江門、梅州、河源、清遠、東莞、中山、云浮等11個城市開展了政務服務“跨城通辦”合作,涉及954項跨城通辦事項。依托郵政快遞渠道,各地市級政務服務大廳均開設了“跨城通辦”專窗,并配置相應人員,實現與其他11個城市之間事項通辦。
近期,廣州市與湖北省武漢市、海南省海口市也達成合作,推動實現政務服務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互聯互通”。依托郵政全境通達、高效快捷的服務網絡,廣州、武漢、海口三地在市級政務服務大廳開設“跨省通辦”專窗,配置相應工作人員,開展異地收件工作;辦結后,可根據申請人在遞交材料時選擇的方式,將審批結果快遞到家或自行到窗口領取。目前廣州市已上線第一批可在武漢市、??谑修k理的共78個事項。
郵政網點將增設政務窗口
根據此次簽訂的“政務服務+郵政”便民服務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與廣州郵政將在已有政務服務與郵政服務有效整合基礎上,基于郵政速遞全境通達、高效快捷的網絡優(yōu)勢,以及郵政廣布城鄉(xiāng)的網點及人員優(yōu)勢,通過系統(tǒng)對接、數據互通、業(yè)務代辦等模式,充分發(fā)揮郵政的業(yè)務及技術整合能力,進一步優(yōu)化政務服務流程,拓展服務內容,豐富“政務服務+郵政”服務內涵。
如,雙方將進一步推廣“郵政專員上門辦政務服務”及“郵政網點就近辦政務服務”。針對辦事企業(yè)及個人,尤其是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重點圍繞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扶貧脫貧等領域,推出“政務流動窗口”上門辦理、郵政網點增設政務窗口辦理等服務,以物流服務代替群眾跑腿,讓群眾和企業(yè)辦事真正實現“免跑腿”“就近辦”。
雙方還將探索利用郵政平臺網絡、保密場所及外呼中心等優(yōu)勢資源,提供政務辦事郵政綜合送達服務,綜合送達集政務中心現場領取、智能柜自助領取、郵寄送達領取、郵政網點就近領取、電話外呼改選郵寄送達、電子傳輸郵政打印結果并直接送達等服務于一體,為辦事企業(yè)及個人提供豐富的一體化送達服務,滿足多渠道、多形式的企業(yè)及個人政務材料收取需求。
同時,探索發(fā)揮“智慧物流”優(yōu)勢,依托郵政全境通達、高效快捷的服務網絡,結合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通過流程優(yōu)化及技術創(chuàng)新賦能政務服務,助力打造“政務服務全國通辦,郵政雙向寄遞”新模式。圍繞保障改善民生、助力惠企利企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有效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異地辦事需求,實現辦事人無需到現場即可完成業(yè)務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