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子政務的特點
第一,在電子政務的概念中,核心內容是政務,即政府的兩大職能----管理和服務,電子政務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第二,電子政務是對政府組織結構和流程的優(yōu)化和重組,而不是簡單的流程電子化;第三,電子政務提供跨越空間、時間和部門限制的溝通和協(xié)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第四,電子政府必須規(guī)范、透明,符合國際標準,它要求政府必須轉變職能,符合WTO規(guī)范,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政府網站必須支持多語種文字,如韓國漢城網站支持韓文、中文、日文和英文四種語言。
二、電子政府的概念與特點
1.扁平化網絡結構,中間層弱化;2.非集權化或分權化;3.無縫隙的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
三、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的比較和關系
1.范圍的區(qū)分
目前對于電子政務討論最多和實際所推廣的,就范圍來看,電子政務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行政領域,具體為: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而對立法、司法及其他方面,電子政務還沒有涉及更多,特別在我國,一般場合上所 強調的電子政務意義,只在于行政部門職能轉變、機構重組、政務透明、改善政府形象等,雖然也不乏提倡立法(人大)及司法等的電子化,但是都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 而電子政府的內容將要廣泛的多,如立法、選舉、司法、監(jiān)督等活動,都滲透著電子化的涵義。在現階段電子政務 條件下出現的一些新政治現象,可以被視為未來電子政府某些內容的雛形。另外,諸如"電子政黨"、"電子院外集團"等等新生事物也在美國初現。這一切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討論的"電子政務",而只能歸為"電子政府"發(fā)展的內容。
2.理念的差異
電子政務的根本目標或者其核心的價值就在于政府通過電子化的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務。"以公眾服務為中心,讓他們享受到最方便、最體貼的服務,這才是我國實施電子政務戰(zhàn) 略計劃的最終目的。"正如上文所表述的,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就是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而政府內部管理及其政府之間連接的電子化、網絡化等,可以說都是為政府的公共務鋪墊:提供優(yōu)越于以往任何形態(tài)政府所能供 給的公共服務是電子政務的靈魂,是其核心理念。
電子政府將實現的是----扁平型網絡結構、分權化(參與、互動及責任本位)、無縫的政府。相似的,網絡結構、"無縫隙政府"都指向于非集權化或分權化,意味著公眾參與、公眾----政府的互動、責任政府等等,這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涵或要素。電子政府將在電子政務的優(yōu)越公共服務基礎上,超越政府服務的范疇,實踐民主化政治的理念。
3.基礎與包含(方向、目標 )的關系
可以說,從內容上,電子政府包含了電子政務;而從預期的發(fā)展來看,構建一個成熟的電子政府體系,其堅實基礎必然是成熟的電子政務。"對于電子政府,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最重要的內涵及精髓是構建一個'虛擬政府',從而實現政府的網絡信息化、政務公開以及電子政務。"政府電子化的必由之路是政務電子化,電子政務是電子政府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構建比較完全意義上的電子政府的基礎:"電子化政府的基礎之一在于政府業(yè)務的電子化,即改變傳統(tǒng)的政府機關的辦事方 式和手段。"而同樣,電子政府也正是電子政務建設和發(fā)展的方向或目標。"電子政務(e-government),通俗的講,就是政府部門辦公事務的網絡化和電子化,它是以計算機技術和INTERNET技術為基礎,通過虛擬政府網站將大量頻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務按照設定的程序在網上實施的一種工作方式,是電子政府的物化形式。"
4.價值性的差別
目前所討論和實踐推廣的電子政務,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領域,通過行政技術手段的革新,創(chuàng)造高效能、服務型政府??梢赃@樣認為,電子政務是政府自身試圖實現功能轉換和效率提升的手段而已;或者更切實地從中國政府實際出發(fā)來理解,我國黨和政府極力倡導電子政務固然有以上目的的考慮,但是,更重要的政治意義可能在于:通過提升政府效能而提高政府能力,擴展政治合法性來源;因應時代趨勢,實現政府統(tǒng)治方式的從管理型乃至統(tǒng)制型向服務型轉變;通過電子化、網絡化技術,引導公眾需求指向行政領域,緩解因公眾需求膨脹而渠道滯塞所產生的政治壓力;傳統(tǒng)政治--社會關系下遺留的政府及其官員監(jiān)督缺位,通過政務公開化,引入社會力量監(jiān)督,最大限度遏制這種缺位的巨大后 患;加WTO和融入世界的需求,首當其沖的政府迫切需要改善形象和行政方式以適應國際化趨勢;等等。電子政務的工具性意義非常明顯。
而電子政府將完全超越了這種工具性,而具有某種終極性價值。從政府本身的結構和功能來看,電子政府意味著政府體系構造的根本變革,這種變革將積極推動電子政府去實踐其根本理念民主化政治;電子政府完全超越工具性,而具有民主政治的價值追求。
雖然電子政府包含著電子政務,也代表著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方向或目標;但是基于以上理念與價值性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電子政務并不必然地、自然地導向電子政府。可以這么直觀地認為,電子政務作為一種手段或工具,適用于任何性質的制度、體制下,只要具備良好的電子、信息、通訊硬件及相應軟設施,加上政府的適當引導,電子政務就可以成為政府實現科學高效的公共管理、提供優(yōu)質全面公共服務的有效載體。但是,政府如果僅僅以此為目標,電子政務的歷史使命將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并終結于此;電子政府不會由此而自然生長起來。電子政府的發(fā)展與現實社會政治的性質有著某種直接的、確定的關聯(lián)性。
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兩個名稱和概念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包含了一定的差別。但從根本上來說,電子政務、電子政府都意味著信息時代政府行政和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和電子化,促發(fā)了政府體制結構與功能、方式的極大創(chuàng)新和改造。在目前中國政府的組織和管理實踐中,切實提倡和推進電子政務可能更具有其現實的意義;由此,使用電子政務名稱和概念也就更為適當、準確。
參考文獻
[1]《吳敬璉:電子政務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核心內容》,《網絡與信息》2002年第5期,第14頁.
[2]夏書章:《電子政府與政務公開》,《政府建設與政務公開研究》第373-374頁.
[3]張成福:《電子化政府:發(fā)展及其前景》,《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3.4-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