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說,世界永遠不知”?地球人都知道,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標志事件就是日益崛起的輿情傳播工具網絡的全方位應用。
眼下,微博在很短的時間內已經開始成為匯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平臺。愈來愈熱的微博為已然洶涌的網絡問政大潮推波助瀾。近日,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在北京召開“積極運用微博客服務社會經驗交流會”,大會強調要推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積極運用微博,拓展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渠道和手段。這被看作是官方鼓勵微博發(fā)展、為公眾提供“微服務”的信號。
其實早前已有一大批政務機構與官員率先試水,成為微博上一道獨特風景。云南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伍皓,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章劍華,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奇……他們的微博吸引了大量網民的關注,受到網民熱捧。據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8月1日,僅在騰訊微博就有1萬多家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其中副廳及以上級別的官員有266人,涵蓋各個部門和地區(qū)。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戰(zhàn)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明望表示,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社會矛盾突出,傾聽民意、保持官民溝通順暢是很重要的。電子政務是新時期政府管理手段轉型的標志,"微博問政"和"政務微博"已經成為推進政民網絡互動的重要渠道和平臺。及時發(fā)布各類信息,做到政務透明公開,與此同時也就樹立了政府形象,提升了政府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政務微博直指問政實效。“"微政務"能夠推動政務機制改良,疏通民意表達渠道,保障群眾知情權,實現(xiàn)兩個輿論場的統(tǒng)一。”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沈陽教授這樣表示。
江西九江三個10歲左右的女孩,因為作業(yè)太多沒做完擔心被老師處罰所以相約跳樓,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知悉后,在其騰訊微博鄭重寫下:他們的不幸更堅定我推進云南教育改革和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決心和信心!“不做廳長也要改革”,此言一出,贏得人們一片喝彩。
網民“秦巴柴郎”說:“從黨政官員到普通民眾,織"圍脖"已成為越來越多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微博正以140個字的簡短手指運動和"秒互動"的傳播優(yōu)勢,開啟了政務互動新時代。”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一些政府微博還存在“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等現(xiàn)象,還處于簡單的拉粉絲、拼轉發(fā)的初級微博營銷階段。“微政務”的反饋速度也有待提高。此外,“說官話、打官腔”的話語體系屢見不鮮,讓“群眾路線”走進政務微博,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總之,雖然網上聲音不一定代表真實民意,很多公民可能因網上“無聲”而“被代表”,且有一些網民的發(fā)言超越道德法律底線,但不能否認,網絡輿論已成為攪動社會人心的巨大力量,網民聲音已是不可忽視的輿論強音,一條微博也可能成為引發(fā)輿論風暴的“蝴蝶翅膀”。
面對輿論危機千萬別瞞,別拖,別打壓報復;官員回應一定要快,要準,要虛心誠懇。在建設服務型政府中,網絡起著至關重要的溝通作用。信息化社會,政府要善于運用新興媒體,架起一座與網民乃至網上社團溝通的橋梁,從而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