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權者不愿意被監(jiān)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愿不愿意是一回事,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網絡的發(fā)展改變了當今的政治生態(tài)。面對著時代潮流,背靠著政治傳統,身處在選舉體制之中,國外的政要們還是不能不直面和接受網絡監(jiān)督。
網絡傳播幾乎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外國政要也常常面臨“網絡追問”
網絡潮流,浩浩蕩蕩。國外政要都是弄潮兒,當今世界政治名流中,無論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還是俄羅斯總理普京,以及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奇等,各自都有引人矚目的“網事”。國外政要觸網,一是利用網絡了解民意。作為一國之領導人,民意是有效執(zhí)政的基礎。網絡提供了通達而節(jié)儉的民意新渠道。奧巴馬每天回復郵件,直接與民眾聯系,目的是“讓人民知道他在想什么,以及讓他知道人民在想什么”。普京開設了個人網站,網民可以發(fā)送電子郵件得到相關的回答。越南總理阮晉勇自己與網民聊天,并要求政府各部門和地方的負責人要經常性地與人民進行網上交流,隨時傾聽人民的呼聲。二是利用網絡獲取支持。奧巴馬在競選總統過程中,使用網絡積聚人氣,籌措經費。奧巴馬的競選資金中大約87%是通過網絡募得的。奧巴馬出任總統后推出了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為了使計劃在議會順利通過,奧巴馬向1300萬支持者群發(fā)郵件:“親愛的朋友,我希望在未來數周內將經濟刺激方案寫進法律,但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然而,網絡沒有免費的午餐,政要在獲得網絡利益的同時,也要接受網絡的監(jiān)督。一是政策上的監(jiān)督。奧巴馬剛入主白宮,一家報紙便收集了他在競選期間許下的約500個承諾,并在網上設立“奧巴馬計表”,讓成千上萬的網民盯著奧巴馬是否兌現、何時兌現承諾。普京曾與網民對話,各地、各階層的民眾提出了鋪天蓋地的涉及到住房、勞資、衛(wèi)生、社保等棘手的問題。二是操守上的監(jiān)督。越南總理與網民議政,網民提出的最受關注的問題是越南當局對腐敗案件的查處進程。有的網民直截了當質問:“總理先生,為什么查處腐敗案件的進展非常緩慢?這使人們對政府打擊腐敗的決心和能力產生了懷疑。您有什么新辦法嗎?”美國官員貪污、受賄之類的似乎不多見,但生活不檢點的問題常被網絡曝光。1998年德拉吉在自己的博客上報道了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曖昧關系,引起了美國乃至全球的巨大轟動,直接導致美國國會對克林頓進行彈劾。法國總統薩科奇平時滴酒不沾,然而在八國峰會上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時破例喝酒,其有些醉態(tài)的視頻被百萬網民觀看,一些法國民眾質疑其給國家丟臉。
